慈宗双论坛五级赞助人领取《唐译华严经疏合刊》通告


The Diamond, Jade, Ruby, Gold and Silver Sponsors of Maitreya Twin Forum could receive the 16 volumes " A Collection of Avatansaka Sutra translated and Commentaries compilated in Tang Dynasty " by providing address/ phone number for delivery  to Maitreya Studies training class captains in Beijing, Shenzhen and Hong Kong.

一、领取时间 : 2018年5月10日至8月20日

二、领取数量 :
01. 紫金莲花赞助人三套
02. 翠玉莲花和红宝莲花赞助人两套
03. 黄金莲花和銀白莲花赞助人一套

三、费用 : 收件人需自付速递费

四、请向下列班委提供收件人地址/ 电话:

01. 广东省赞助人请联络深圳班委
关樱班长/ 常琳娜执行副班长/ 刘顺昌副班长/ 张金生副班长
实际负责寄件人 : 慈氏文教基金总务委員會刘顺昌副主任/ 张金生副主任

02. 广东省以外内地赞助人请联络北京班委
王小根执行班长/ 张钦璇执行班长
实际负责寄件人 : 慈氏文教基金总务委員會王小根主任 

03. 香港及海外赞助人请联络香港班委
李净樾班长/ 傅星海副班长
实际负责寄件人 : 慈氏文教基金总务委員會李净樾执行副主任/ 宣傳委員會傅星海主任



附王聯章导师《唐译华严经疏合刊》刊印缘起


《华严经》全名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是释迦如来成佛时对文殊、普贤诸大菩萨所说大法,其义理涉及除华严宗以外 , 慈恩宗 (近代简称 "慈宗")、天台宗、禅宗等其他宗派思想的构成,是大乘义学的重要部分。相传古印度瑜伽行派的祖师世亲菩薩因听闻其兄无著菩薩命人读诵《华严经 . 十地品》而迴小向大 , 最终大成唯识学说。


《华严经》的结集历时较长,约在二至四世纪中叶之间,最早流传于南印度,之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北印度。关于印度《华严经》梵本版本,说法不一,梁译《摄大乘论》谓《华严经》有 "百千偈即十万颂。法藏《华严经传记》谓西域《华严经》有三本,篇幅都在 "十万偈以上,传来中土的《华严经》梵本皆四万颂左右。


《华严经》传入中国约在后汉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中国流传的汉译单行本多是零落支品,如后汉支娄迦谶翻译的《兜沙经》(《如来名号品》)、三国支谦的《菩萨本业经》(《净行品》)等。自东晋佛陀跋陀罗六十卷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译出(又称 "六十《华严》"),《华严经》才结束单品流传。


东晋"六十《华严》所依梵本《华严经》三万六千偈,是东晋时慧远法师弟子支法领于西域于阗国东南遮拘槃国带回,后由佛陀跋陀罗口译、法业笔受,于扬州道场寺译出,共六十卷,故称 "六十《华严》",内容分为七处、八会、三十四品,但全书的《华严》会处,并不完备。


唐武周时,又派使者到于阗再求梵本,将四万五千偈《华严经》梵本带回,由实叉难陀译出,共八十卷,故称 "八十《华严》",比晋代 "六十《华严》多九千偈,内容分为七处、九会、三十九品,但因《入法界品》中的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梵本经文残缺,因而未全。


唐德宗时,般若法师根据南天竺乌茶国师子王进贡梵本《普贤行愿品》译成四十卷,又称 "四十《华严》",是武周时 "八十《华严》七处、九会中第九会《入法界品》的别译,前三十九卷对应 "八十《华严》中的《入法界品》,最后一卷补全 "八十《华严》未备的《普贤行愿品》。


从唐德宗兴元至贞元年间,澄观法师因感 "六十《华严》的旧疏文繁义简,不便初学,发愿撰 "八十《华严》疏,遂成《华严经疏》六十卷,又作《华严经随疏演义疏》九十卷,后世合刻疏、钞,略称《华严经疏钞》。《华严经疏钞》发扬了法藏五教、十玄等教义,批驳异说,其主张有诸宗融会、禅教一致的特色。


近代杨仁山祖师非常提倡《华严经疏钞》中的圆融精神,曾称《华严经》为 "经中之王",特作《十宗略说》以发挥贤首 "五教十宗的判教说,并于金陵刻经处刊刻了诸多有《华严经》的著作。


据罗时宪宗师所述,杨仁老有感于《华严经疏钞》中所含的唯识思想难解,又苦于彼时中国除《宗镜录》外别无参考书籍,遂通过内弟联系日本南条文雄,在日本搜求中国失传的隋唐要典,得二百八十多种,在金陵刻经处刻印,其中包括《成唯识论述记》、《因明述记》等唯识要典,使唐代玄奘大师学说得以在汉地复兴。


杨仁老往生后,欧阳竟无大师等继承杨仁老遗志,继续经营金陵刻经处,创办支那内学院,纂辑《藏要》时亦收入《华严经》,以为菩萨道正轨之行。太虚大师在阅尽 "般若部经典后再读《华严经》时,亦觉华藏刹海 , 宛如自心世界,莫不空灵活泼 , 过去禅修之疑团 , 焕然冰释。


从唐代窥基大师列《华严经》为慈宗 "六经十一论之一,到近代杨仁老受《华严经疏钞》启发于日本购入唐代唯识典籍肇始慈宗复兴的契机,《华严经》给慈宗学人诸多启发和裨益,其中的 "一切为心造"、菩萨道思想等,也是我们慈宗今天修学的重要资料源泉。


今次慈氏文教基金倡印《唐译华严经疏合刊》,作为慈氏学会(香港成立十五周年纪念的献礼 , 一方面意在延续近代慈宗先贤们对《华严经》的重视,感恩因《华严经》受到重视而萌发的慈宗唯识学复兴,另一方面也为了以《华严经》启发当代学人重视菩薩愿行的实踐,尤其是善财求法所标示重视闻思悟入的在家菩薩行 , 藉以弘扬慈宗。


古德曾说 : "不读《华严经》,不知佛富贵。《华严经》留下的除一般人理解的 "世间富贵外,更真实的 "出世间富贵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、三身、四智、五眼、六通、十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,华藏世界庄严净土,示现分身遍布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利乐群生的大乘精神与德业。因此,我们深信倡印助印《唐译华严经疏合刊》的大德们必将于世间及出世间都获益无量 , 大愿成滿 , 百福庄严。